15vip太阳集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专业代码:620101K。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专科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医药卫生大类 (62) | 临床医学类 (6201) | 卫生(84) | 全科医师 (2-05-01-19) 乡村医生(2-05-09-00) | 临床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医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 |
面向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尤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医疗、 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也可做为医疗辅助人员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工作、有医疗背景的专业人员在卫生与健康企业工作或做为康复治疗辅助人员在康复医疗机构工作。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崇尚“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职业精神。掌握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能力,急危重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理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能力。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科医生。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1.素质目标
①思想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②文化素质: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较全面的认识,有一定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基础,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及鉴赏能力;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有基本的科学常识,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科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
③职业素质:热爱基层卫生健康事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行医。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佑生命,关爱病人,遵循医学伦理,尊重患者隐私和人格,平等对待服务对象,诚信友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掌握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具有新型健康理念,多种途径实施健康促进;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④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环境。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健身习惯与终身锻炼的意识,掌握至少一种能够常年坚持而且行之有效的体育技能或锻炼方法;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应对日常工作压力,实施有效的自我减压;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2.知识目标
①掌握一定的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②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③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
④掌握预防医学、急诊医学和社区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⑤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⑥熟悉全科医学基本知识,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与服务模式和全科医师的临床诊疗策略。
⑦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
⑧熟悉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关的医学心理学和中医中药知识。
3.能力目标
①能正确地进行病史采集、检体诊断和书写医疗文书的能力。
②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③能对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初步处理和正确转诊。
④会正确地进行基本诊疗技术操作。
⑤会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⑥能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⑦能开展卫生适宜技术服务。
⑧能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日常诊疗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⑨能进行较好的人际沟通,实施人文关怀。
⑩具有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能用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⑪具有一定的英语读说听写能力。
⑫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部分。
1.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军事理论、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就业与创业指导、形势与政策、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劳动教育、卫生政策与法规等。
18门课程,共626学时,37学分。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48 | 3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72 | 4 |
3 | 体育(基础、选项、专项) | 108 | 6 |
4 | 军事理论 | 36 | 2 |
5 | 健康教育 | 16 | 1 |
6 | 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 | 32 | 2 |
7 | 就业与创业指导 | 16 | 1 |
8 | 形势与政策 | 8 | 1 |
9 | 英语 | 68 | 4 |
10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32 | 2 |
11 | 劳动教育 | 64 | 4 |
12 | 医学心理学(包括人际沟通) | 18 | 1 |
13 | 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 | 18 | 1 |
14 |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 | 18 | 1 |
15 | 皮肤性病学 | 18 | 1 |
16 | 医学伦理学 | 18 | 1 |
17 | 中医养生 | 18 | 1 |
18 | 卫生政策与法规 | 18 | 1 |
| 合计 | 626 | 37 |
2.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鼓励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的整合课程改革。
(1)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内科学、妇产科学、外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康复医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学、五官科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
17门课程,共1348学时,72学分。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1 | 内科学 | 164 | 9 |
2 | 妇产科学 | 72 | 4 |
3 | 外科学 | 164 | 9 |
4 | 儿科学 | 56 | 3 |
5 | 急救医学 | 54 | 3 |
6 | 康复医学 | 54 | 3 |
7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 | 84 | 4 |
8 | 全科医学概论 | 54 | 3 |
9 | 中医学 | 42 | 2 |
10 | 五官科学 | 42 | 2 |
11 | 人体解剖与组胚 | 128 | 7 |
12 | 生理学 | 64 | 3 |
13 | 生物化学 | 64 | 3 |
14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 54 | 3 |
15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72 | 4 |
16 | 药理学 | 72 | 4 |
17 | 诊断学 | 108 | 6 |
| 合计 | 1348 | 72 |
(二)课程内容
专业(技能)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 专业核心课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1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①人体的分部和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②人体主要器官的组织构成,基本组织的微观形态及其与大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③人体发生发育过程;胚胎结构的形成及其与常见先天性畸形的关系。④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标本、辨认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特有的细胞成分,并进行基本细胞和组织结构的绘图和文字描述。⑤培养学生敬佑生命、尊重科学的意识。 建议:128学时(理论80,实验48),8学分。 |
2 | 生理学 | ①生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②人体各种功能活动及其变化的发生机理、发展过程、所具有的特征和规律、调节和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中的意义。③血液的构成、生理特点与调节。④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代谢、生殖、神经等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发生的机理和调节。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建议:64学时(理论52,实验12),4学分。 |
3 | 药理学 | ①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等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②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系统、内分泌系统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与禁忌证。③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和常用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④处方开具规范和患者正确用药指导。⑤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用药理念。 建议:72学时(理论56,实验实训16),4学分。 |
4 | 诊断学 | ①临床常见症状的常见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②系统性问诊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③常用的体格检查方法、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不同系统和器官体格检查的特点和要求。④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临床意义、应用和结果判断。⑤医学文书书写。⑥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初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建议:108学时(理论64,实训/见习44),6学分。 |
5 | 内科学 | ①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②内科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初步处理和转院要求。③内科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健康宣教、社区管理和康复锻炼。④内科常用基本诊疗技术操作。⑤培养耐心细致、以人为本、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 建议:164学时(理论102,实训/见习62),10学分。 |
6 | 外科学 | ①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②外科急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初步判断、急救处理和转院。③外伤、手术后病人的基本心理疏导、功能锻炼和康复技术。④外科治疗常用的手术和手法等外科基本操作技术。⑤培养吃苦耐劳、沉着冷静、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建议:164学时(理论102,实训/见习62),10学分。 |
7 | 妇产科学 | ①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原则。②正常妊娠和分娩的过程和常见并发症、合并症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原则。③妇产科病史采集、基本检查和病历书写要求。④孕产妇健康管理及计划生育宣传指导。⑤培养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慎独情操。 建议:72学时(理论52,实训、见习20),4学分。 |
8 | 儿科学 | ①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常用衡量指标和生长发育评价。②儿科常见病的常见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③儿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选择和基本的儿科诊疗操作。④儿童保健和常见疾病预防方案制定,0-6岁儿童健康管理。⑤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建议:56学时(理论44,实训/见习12),3学分。 |
9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 | 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基本要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居民健康建档、管理与应用,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实施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病人、肺结核病人的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协助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基本规范和内容。③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理念。 建议:84学时(理论58,实验实训26),4学分。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表1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
学期 | 教学 | 考核 | 入学教育 军训 | 毕业 教育 | 实训 | 毕业 实习 | 机动 | 总计 (周) |
1 | 9 | 1 | 2 | | 5 | | 1 | 18 |
2 | 12 | 1 | | | 4 | | 1 | 18 |
3 | 7 | 1 | | | 9 | | 1 | 18 |
4 | 6 | 1 | | | 6 | | 1 | 14 |
5 | | | | | | 18 | | 18 |
6 | | 1 | | | | 17 | | 18 |
总计 | 34 | 5 | 2 | | 26 | 35 | 4 | 106 |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表2 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教学形式 | 学时 | 理论与实践学时比 |
理论 | 1384 | 1:1.1 |
实验、实训 | 690 | 1482 |
毕业顶岗实习 | 792 |
共计(学时) | 2866 |
课内总学时 | 1974 |
(三)教学进程安排
表3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进程表
课程 分类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时间分配 | 考试 | 考查 | 学分标准 | 每周授课时间分配 |
合计 | 其中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理论 | 实训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2周 | 16周 | 18周 | 2周 | 18周 | 14周 | 2周 | 18周 | 18周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48 | 48 | | | 1 | 3 | 入学教育和军训 | 3 | | 基层医院职 业 体 验 | | | 岗位技能综合实训 | 顶岗实习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72 | 72 | | | 2 | 4 | | 4 | | |
3 | 体育(基础、选项、专项) | 108 | 4 | 104 | | 1,2,3 | 6 | 2 | 2 | 2 | |
4 | 军事理论 | 36 | 36 | | | 1 | 2 | 2 | | | |
5 | 健康教育 | 16 | 16 | | | 1 | 1 | /2*8 | | | |
限 定 选 修 课 | 6 | 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 | 32 | 32 | | | 2 | 2 | 2 | | | |
7 | 就业与创业指导 | 16 | 16 | | | 4 | 1 | | | | 2*8/ |
8 | 形势与政策 | 8 | 8 | | | 4 | 1 | | | | /2*4 |
9 | 英语 | 68 | 68 | | | 1,2 | 4 | 2 | 2 | | |
10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32 | 16 | 16 | | 2 | 2 | | 2 | | |
11 | 劳动教育 | 64 | | 64 | | 1,2,3,4 | 4 | 2*8/ | 2*8/ | 2*8/ | 2*8/ |
选 修 课 | 12 | 医学心理学(包括人际沟通) | 18 | 14 | 4 | | 1 | 1 | 1 | | | |
13 | 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 | 18 | 18 | | | 3 | 1 | | | 1 | |
14 | 皮肤性病学 | 18 | 14 | 4 | | 4 | 1 | | | | | | 1 |
拓 展 课 | 15 |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 | 18 | 18 | | | 2 | 1 | | 1 | | |
16 | 医学伦理学 | 18 | 18 | | | 3 | 1 | | | 1 | |
专 题 讲 座 | 17 | 中医养生 | 18 | 18 | | | 2 | 1 | | ◆ | | |
18 | 卫生政策与法规 | 18 | 18 | | | 3 | 1 | | | ◆ | |
小计 | 626 | 434 | 192 | | | 37 | | | |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核心课 | 19 | 内科学 | 164 | 102 | 62 | 3、4 | | 9 | | | | | 6 | 4 |
20 | 妇产科学 | 72 | 52 | 20 | 3 | | 4 | | | 4 | |
21 | 外科学 | 164 | 102 | 62 | 3、4 | | 9 | | | 6 | 4 |
22 | 儿科学 | 56 | 44 | 12 | 4 | | 3 | | | | 4 |
23 | 急救医学 | 54 | 40 | 14 | | 3 | 3 | | | 3 | |
24 | 康复医学 | 54 | 40 | 14 | | 3 | 3 | | | 3 | |
25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 | 84 | 58 | 26 | | 4 | 4 | | | | 6 |
26 | 全科医学概论 | 54 | 40 | 14 | | 3 | 3 | | | 3 | |
27 | 中医学 | 42 | 33 | 9 | | 4 | 2 | | | | 3 |
28 | 五官科学 | 42 | 33 | 9 | | 4 | 2 | | | | 3 |
专业课 | 29 | 人体解剖与组胚 | 128 | 80 | 48 | 1 | | 7 | | 8 | | | | |
30 | 生理学 | 64 | 52 | 12 | 1 | | 3 | | 4 | | | |
31 | 生物化学 | 64 | 54 | 10 | 1 | | 3 | 4 | | | |
32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 54 | 44 | 10 | | 2 | 3 | | 3 | | |
33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72 | 56 | 16 | 2 | | 4 | | 4 | | |
34 | 药理学 | 72 | 56 | 16 | 2 | | 4 | | 4 | | |
35 | 诊断学 | 108 | 64 | 44 | 2 | | 6 | | 6 | | |
小计 | 1348 | 950 | 398 | | | 72 | | | | |
毕业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 | | | | | | | | | | 2周 | | | | 36周 |
周学时 | | | | | | | 22 | 28 | 27 | | 27 | 27 | 28 | 22 |
总学时 | 2866 | 1384 | 590 | | | | 44 | | | | | | 56 | 792 |
毕业考试科目 | 临床医学毕业综合考 | 每学期开课门数 | | 10 | 9 | | 7 | 9 | | 1 |
考试门次 | | 3 | 3 | | 3 | 3 | | 1 |
考查门次 | | 7 | 6 | | 4 | 6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实践教学进程表
表4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序号 | 实践教学环节 | 项 目 | 周数 | 合计课时 | 各学期分配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1 | 专业基础课程 | 人体解剖与组胚 | 16 | 128 | 48 | | | | | | | |
2 | 生理学 | 16 | 64 | 12 | | | | | | | |
3 | 生物化学 | 16 | 64 | 10 | | | | | | | |
4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 18 | 54 | | 10 | | | | | | |
5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18 | 72 | | 16 | | | | | | |
6 | 药理学 | 18 | 72 | | 16 | | | | | | |
7 | 诊断学 | 18 | 108 | | 44 | | | | | | |
8 | 专业核心课程 | 内科学 | 18 | 164 | | | | 62 | | | | |
9 | 妇产科学 | 18 | 72 | | | | 20 | | | | |
10 | 外科学 | 18 | 164 | | | | 62 | | | | |
11 | 儿科学 | 14 | 56 | | | | | 12 | | | |
12 | 急救医学 | 18 | 54 | | | | 14 | | | | |
13 | 康复医学 | 14 | 54 | | | | | 14 | | | |
14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 | 14 | 84 | | | | | 26 | | | |
15 | 全科医学概论 | 18 | 54 | | | | 14 | | | | |
16 | 中医学 | 14 | 42 | | | | | 9 | | | |
17 | 五官科学 | 14 | 42 | | | | | 9 | | | |
19 | 顶 岗 实 训 | 岗位技能综合实训 | 2 | 56 | | | | | | 56 | | |
20 | 顶岗实习 | 36 | 792 | | | | | | | 792 |
合 计 | 2184 | 70 | 86 | | 172 | 70 | 56 | 792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 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 5 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
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临床医学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医疗机构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本专业正常的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验实训室基本要求
(1)人体解剖实训室
配备投影设备、白板、计算机、解剖模型、人体标本、系列挂图等。用于人体解剖学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2)“三理”机能实验室
配备投影设备、动物实验操作台、动物实验常用试剂和器械、Pc-Lab。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机能学虚拟实验系统等设备。用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与实验。
(3)外科实训室
配备投影设备、白板、计算机、外科实训仪器设备等。用于外科学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4)诊断实训室
配备投影设备、白板、计算机、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模拟人,安装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系统软件。用于诊断学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5)急救实训室
配备投影设备、白板、计算机、多功能综合急救模拟人,安装急救技能训练系统软件。用于急救医学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临床医学专业相关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原则上应是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能提供临床医学专业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专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法规、职业标准;各类中医药图书资源和专业期刊文献等。
3.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4.信息化教学资源配备要求
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题库、人卫慕课等教学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四)教学方法
教师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利用学校附属医院医疗教育资源,实行“1+1+1”双主体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五)学习评价
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二级院系及专业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完成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教学过程,并获得总学分不少于151学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准予毕业。其中:
1.公共基础课程不少于37学分;
2.专业(技能)课不少于72学分;
3.基层医院职业体验不少于2学分;
4.岗位技能综合实训不少于2学分;
5.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不少于2学分;
6.顶岗实习不少于36学分。
符合国家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及我校学历管理的要求,授予国家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证书。